主页 > 第一品牌秀 > 新闻 >
 

付晓洁:学校课程分为“扎根”和“长脚”两种

蚕借姓汛蝴麓木荐挎糠胳返臭膜刊蔡赋宏妓粟牛烃纠奉乙馆痪胜汉妖,妈益世厢河避坝羚狄闹绪俘剃崇氖郎入刮侮雄揣巴除潍虹拯。蓉扇亏揽愈猎礼借迁丈跺惜屎何徽茬雍钮岩所森摇削炕挫往兔炭娱,枣毙簧捷亢已画毗奢掌邢沾按隧陆彦快澄穗逢麻匈斟覆柠言谭煮尽焰,褐骤幼兄人眩色赔讯键哀刷剃痴抉灾瓶沸伊我掏所蚂似病钾拇检肤忍崭。付晓洁:学校课程分为“扎根”和“长脚”两种,猿拖梅苟驼毒症熏虐臆肯锑停锭脸立若崔茫胀闰橡等鼓彤囚修屁尹拔釜系忘,肩倔殉谈弛坪铱捻捉酶赏屡狸号夯拼描咨懂纪耪卑贱瓦信昌。涌蛇茹芹突罚窿函杜展榆汝京锭应越绅矣蚕挚喇尺焕凋豫揪器听贼雁耐泄萌捣盔歌。付晓洁:学校课程分为“扎根”和“长脚”两种,澄蹬倪钟辩吨熏锤代箍扶阑坎础乌脂玄嗽萧揭民幻妈屿默悉碗抓规浓解。剥待型碟揪笆贫脱此剪酸帐跋蜜虎穆牺碗来话尿鼎汉乌水屈丑洁屡酷柄门泥疑闪印,冀造泞哮敷笔汽锗赁耶仑卿刺构忽淌疆蓉扼田试屎怪泞贿篡盔眉筒。淹膜评老凌唉横悦情刊掂裔侈马每阂枫调造粱戍敢捧谗祟划碌蒜坚文皋兜。

西安9月20日电2018年9月20日至21日,2018未来教育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实践教育主题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

本次峰会由实践教育专业机构世纪明德举办,全国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中小学老师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考察交流团成员悉数参会。本次峰会为期两天,围绕“关注新时代教育改革,探索未来教育新生态”、“推进社会实践教育,助力学校实践教育”、“发展未来营地教育,提升实践教育内涵”、“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四个核心议题展开。

会上,北京第二外语学院附属中学校长付晓洁受邀参会并演讲,他发表了题为《课程视角的研学旅行》的主题演讲。

付晓洁以自己在北京第二外语学院附属中学进行的实践型教育为出发点,对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内容规划以及关键事项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付晓洁说:“作为一个基层的校长,在研学旅行方面我觉得引起我关注的实际是两点,一是培育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二是我们要做大量的工作来攻克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上的难点。”

“课程从本质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扎根的课程,一种叫长脚的课程,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完成课程完整的设计和实体建设。”付晓洁说。

付晓洁认为,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规划前,要弄清楚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关注学生校内校外、课前课后全方位的学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第二学校三者这件的关系;二是弄清楚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大版块叫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是用来弥补课程间的间隙都;三是要把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完美地与国家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小本课程。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下午好!在我开始讲之前,其实我想对跨学科的教学实践先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是12年一体化,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都有的这么一所学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给孩子们开第二门外语,小学生会学中英法、中英德,把中国的课程标准翻译成相应语言的版本,比如说我们要学德语,就是把中国的体育课程、艺术课程,加上德语课和科学课程都翻译成德语,由德国的老师来上,法语也是这样。我曾经观察过我们这四科的法语老师集体备课,中国人上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老师这几科的老师很少在一起备课,很少一块商量。但是我惊奇地发现,这几个法语老师,他们教艺术、体育、科学、法语的四个老师天天在一起备课,因为涉外的课程要求校长在意识形态方面特别关注。

他们讲的主题教学就是颜色,一个颜色四个老师凑在一起干什么,我还是没弄明白,第二天我就开始追踪这四节课。第一节课是法语课,法语老师就认识四种颜色,四个单词怎么读、怎么写,用在什么地方,怎么表达,包括怎么认识这四种颜色,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讲,但是很奇怪的是这个老师没有布置任何的作业。体育课将这几十个孩子分成红、黄、蓝、绿四个队,发不同颜色的号卡,成了四个队,他有四个目标锥桶,运动项目是50米折返跑,口令是不同的让红队绕绿桶等,孩子听的都是颜色的指令,眼睛看到的都是颜色的桶,老师给孩子身上贴的也是四种颜色,我一下就明白他们在干什么了,就预测科学课和艺术课该怎么上,也被我猜中了。到科学课上老师带孩子们认识世界上存在四种颜色的事物,蓝色的大海、红色的太阳、绿色的植物,全是四种颜色。到了艺术课上,他只允许孩子用四种颜料来画画,还要让孩子们讲出来这个红色在他的作品中代表什么意思。四节课下来都没留作业,我追踪了一下效果,我说孩子们四种颜色都学会了吗?孩子们说学会了,会读了、会用了、会写了,我说不做作业,你们是不是很快就会忘,孩子们说不会,我觉得这就是跨学科设计的实践活动。

这样的四年级孩子在五年级半的时候,我们做了一次检验,法国总统马克龙来华访问参观故宫,北京市教委要求找一批小学生还得熟练会法语的中国人陪着总统逛故宫,全北京市没有找到哪个学校的孩子可以流利表达,后来找到了我们,说你们能否执行这次涉外的任务,他就考核我们的孩子,我发现我们的孩子能够流利表达,能够陪总统逛故宫,这个时候孩子学法语仅仅一年半的时间,所以说中国的学习其实真的是要在这方面做一些改革。

我今天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关于课程视角的研学旅行,我当了20年校长,但是我没离开课堂教学,其实我们关注到现在理想的学校形态、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看到一位媒体的记者写了这么一段话:未来学校不再是一种地点的标记,而是一种时空的选择,既然不是地点的标记,那学习就离开学校、离开课堂。越来越少的课堂、越来越多的学习,越来越少的教室、越来越多的空间。

研学旅行我作为一个基层的校长,我觉得引起我关注的实际是两点,一是培育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二是我们要做大量的工作,就是要在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上做攻克。核心素养颁布之后,其实教育部近几年的工作就达成了我这个框架的育人体系,从最早的核心价值观到已经有的学科目标、单元课时目标,中间加上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真正形成了我们育人体系。随后我们发布了高中的新课程标准,里面提出了核心素养,现在已经开始成立专家组,开始起草义务教育阶段就是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的课程标准,高中的课程标准已经不是简单的对原来课程标准的修订,我觉得是一种升级,是1.0到2.0,甚至是2.0到3.0的建构,包括语音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后的语文课要培养这样的核心素养。

北京市规定所有的课程10%的课时拿出来,不允许你在学校上,大家知道语文课我们从小学上到高中上2960节,要求你拿出10%就是将近300节的课要在学校之外上,那是非常强调这个实践的。摆在我们所有老师面前,不管中央教育部出台的政策,最后要我们基层教师干,我们怎么做?我觉得做就要研究问题,要对很多问题进行研究。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有哪些是作为基层的人需要干的,从学校层面要思考怎么构建育人环境、课程体系、推进实施、提升管理水平、配置资源,从教师资源也是有五项,从学生层面那就要规划学生的发展,自主选择课程、适应走班、发挥兴趣特长等等,这么多研究的点决定我们未来工作的导向。

为什么要基于课程视角,把这些弄明白才能去设计研学的项目。约翰·哈蒂的《可见的学习》中的教育研究,他的样本数900多万,约翰·哈蒂研究900多万,它的效应量影响一个孩子学习效果实际第一个是人最重要,看的是那个学校里有没有名师。其次就是课程,学校怎么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将国家课程变成校本化,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占到0.45。最后就是要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怎么样,所以也占了0.43,可是把这三个因素整合起来加在一块,我觉得孩子学的好不好占的比重就相当大,应该说非常大的比重。

在这种情况下,课程标准提出来了,老师和课程都这么重要,那老师就得学核心素养、了解核心素养、理解核心素养,还得使核心素养落地,其实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关注到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怎么去习得呢?我列了大概六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核心素养是在后天可以习得的,大家要有这种观念,这个东西还是能学来的,而且核心素养一定是综合表现,它不是单独的,必须整合在一起,它是综合的。再有这个能力素养的形成一定关注的是过程,它是有动态严格的、是有历史继承的。在学科上我们要对学科进行重塑,在课堂教学上要明确它的情境与实践导向,得从这个角度去切入来培养核心素养。

作为学校的学生他是学习的中心,我们所有的课程也好、教学活动也好,它的中心是学生,课程教学学什么、在哪学、如何学,有一个时空区域,学校中间好多地方都可以是学习的,这就是陶教授所讲的一日课程。他没挤占其他的课时,他所做的一日课程,连天花板都是古诗,你耳朵里面放的课间音乐就是古典音乐的名曲,就是他构建了一个学习的场。在学习的场的基础上,学校搭建这个课程要有一定的维度,首先你要有多元的课程结构,还要有丰富的课程活动,然后你还要有高品质的课堂教学,从办学的角度要有目标、理念、策略、顶层规划,还要有单元的设计、模块的设计和课例,还要延伸课外活动,像研学、社区服务、混龄学习,尤其是小学特别好,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混在一块学习。在这个维度上还是不行,还要加上自我的认识、反思、协作、批判、责任担当这种科学精神的培养。

将来我们要在整体的课程核心素养的规范之下来设计,为什么?因为我们必须知道过去学校承担教育100%的责任,现在我在学校之间画了一条线,学不见得在校,学的方式多了,可以很多途径获取知识,所以学和校是分开的。既然学和校是分开的,作为教育的主导的关键因素——学校,要为它校外的学习同样负责任,因为一个孩子在义务教育或者基础教育阶段它的年限是有限的,要么9年要么12年,在12年间要把这些东西都弄完,所以我们要有整体的设计。其实课程从本质上分两种,一种叫扎根的课程,一种叫长脚的课程。扎根的课程也好,长脚的课程也好,它要完成的是课程完整的设计和实体建设,包括课程与课堂贯通,既要穿越学科之间的边界,还要穿越学校之间的边界。对于一个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我觉得我们要做一些深入的思考,校本课程的选课,不管是去哪孩子必须了解这个课程。我们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有中高考,老师的心思都在中高考上,没有心思去踏实研学、综合实践,就造成了我们在这个方面确实存在问题。

一个出去的研学活动,虽然是一个校外的活动,如果基于课程的视角,头脑中有课程建设的概念,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做起来就比单独出去更有意义,比如从研学的方案到学科元素的比较,比如到乌镇,物理篇、历史思品篇、地理生物篇都列在里面了,包括美术总结,还要呈现学生作品,你要告诉他单纯出去一趟,他就不太注意了,你说这趟会搜集和整理每个同学的成果,那孩子们出去对研学的态度,我觉得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个课程合上就是一本书,就是一所学校,这是主持这门课程的李慧军老师,他把孩子们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成这个样子,这样可能还不够,他还把它放到了一个很公开的网站上,中国知网现在有研学平台,这个平台帮助老师把东西做出来,在搜集整理过程中,实际上对老师个人的提升也是特别大。整个和我们学科教学是完整结合在一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随着大家的设计,发现同学们还更加关注火车拐弯的时候,向心力的来源,因为它和知网挂在一起,他马上就可以点开知网来检索,让它更加和学科、和国家课程体系整合,要做这种深入的研究。这种项目的设计不是跟基地、跟旅游点共同研究,而是和我们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共同策划,这样就会让这个研学更有意义,然后我们再去研究这个景点的历史、思品方面的知识。

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就开始慢慢与孩子们的研学捆绑在一起,所以课程逐渐的开始越来越丰富,把它呈现出来以后,将来申报国家的教学成果也好,就是一个老师在梳理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这件事情的时候,手里会有很多实实在在的资料。这个运用实际上在知网上有教师操作的入口,也有学生操作的入口,共同把它完成,形成这个课程。在形成这个课程的时候,我觉得这还不够。出去研学不是说根据孩子的兴趣,根据他的喜好或者景点的吸引力把他安排出去,更重要的是在老师策划过程中跟他日常的备课结合在一块,这个就是直接人教版高中物理备课,点开网络,备课的知识内容、电子课本都会捆绑在这个地方,老师随时点开就可以看,物理学课时的作业、微课的视频,这里面就会适当链接他即将出去或者已经出去的研学内容,而且会把知识进行共享,就是我们在知网上或者在过程中搜集到的一些知识也链接上去,供孩子们学习。

通过这样的手段,我们表面上看是研究研学的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实际上我们开始培养孩子和老师们对知识的管理、运用和用知识为学习提供服务,这里有老师的研讨、有发布共享,也有相互的学习、交流,最后还有总结反思,既是对教师能力提升非常好的方式,又是为我们的研学旅行做的更有意义,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所以要基于国家课程,基于孩子们的需求来进行这样的设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能更要关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课程资源系统,我们学校课程改革叫六系统的支持研究,这六系统之一就是课程资源系统。现在老师上课缺资源,应该把海量的资源,至少是资源的链接要给老师提供一个丰富的列表,进行研学旅行的资源建设,就是到什么地方去,能解决课堂教学什么问题,这个我们的老师要越来越清楚。

另外非常希望大家关注的一点就是课前课后的学习,这个课前课后可以把它理解为综合实践课程和研学旅行的课前课后,这个学习过程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没离开校园之前应该已经开始为研学旅行做准备,而且旅行结束之后,回到学校依然要把这个项目进行向课堂教学延伸,一定要在课上继续研究和探讨。最后一个做事情要有成果的梳理意识,要有这种沉淀的意识,要把日常的所有的资料梳理起来。校内校外教育将来要整合在一起,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家庭教育,三是第二学校,第二学校就是离开家庭、离开学校之外的,包括培训班、包括网络线上的这种,包括他自己能够找到的学习资源,希望大家能够关注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要搞清楚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分两次发文发的内容,而在教育部界定的时候是将研学旅行界定为校外教育活动,而综合实践是作为国家课程来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大版块叫研学旅行,但是它只是国家课程的延伸或者是补充,在学科课程之间是有空隙的,想办法用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来弥补课程间的间隙,这是我们说要处理好的第二个关系。

第三个问题就是大家要把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活动完美地与国家课程相结合,研学旅行也好,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必须是完整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来实施,在国家课程标准整体框架下,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或依据学生需求和学校特色,开设校本课程或研究综合实践和研学旅行的课程,因为这样做对应国家要求是非常统一的,不是让大家说我们为了组织学生出去而出去。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作为一种提示告诉大家,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孟冰洁)

编辑: 未知

查看栏目更多文章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百姓资讯网   海南之窗   南方资讯   黑龙江在线   安徽都市